说些傻事,聊些趣事,谈些好事

电子书的反击

Every song has a story that needs to be told 

每首歌都有背后的故事


2009年的一天,汤姆·雷曼问他的大学好友马博德·莫格哈丹:卡姆隆的歌Family Ties里 “80 holes in your shirt, there: your own Jamaican clothes.”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雷曼是一名程序员,一周后,他开始编写网站来注释歌曲的歌词。他的大学好友伊兰·泽乔里和莫格哈丹也加入了进来。


泽乔里是Google的项目经理,而莫格哈丹是一位律师。当时他们的想法是,在公寓里朋友间可以就某首歌交流辩论,但在网上怎么交流,怎么让每个人都可以参加讨论。

Genius 如此诞生了,早期她名字叫做Rap Genius,三人在嘻哈音乐上写下了自己的注释,当用户单击网站上的文本时,注释就会弹出。之前提到过这个网站听歌,解意

Genius今天已发展成为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品牌,超过200万名撰稿人,编辑和音乐家与世界各地的乐迷讨论和解构他们最喜欢的歌曲,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添加注释,并且用户可以对自己喜欢的解释进行投票。



这,是一个歌曲注释的故事。


We had been talking about the intimacies of books and about the intimacies that might come from sharing a book; these are two people who are building intimacy, and handwriting is another way that that intimacy can be developed and expressed. 


我们一直在谈论书籍的亲密关系以及分享一本书可能产生的亲密关系。这是两个建立亲密关系的人,而手写是可以发展和表达亲密关系的另一种方式。


同样在2009年,艾布拉姆斯( JJ Abrams,美国著名导演及制作人,代表作有《迷失》系列、《星际迷航》系列、《碟中谍》系列、《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等)在机场时,看到凳子上放着一本平装小说,拾起来,上面写着:“致拿到这本书的人,读完后,请把它放到某处,留给别人继续。”

真是又有趣又浪漫,这让他想起上大学时,有人会在图书馆的借阅书页的空白处留下笔记。

然后,他开始思考:如果有一本很酷的书被完全注释-2个人只是在页面空白处注释,如果在一本书里面谈话或恋爱会怎么样?通过介绍人,他和作家道格·多斯特(Doug Dorst)合作,创作了一本奇特的书

《S.忒修斯之船》


S.讲的就是一本由神秘作家石察卡(VM Straka)撰写并于1949年出版的小说,名为忒修斯之船。该小说是从Laguna Verde高中图书馆借出后,并且从未返回过。他讲述了失忆者在一次奇特旅程中发现自己的故事。

第二条故事情节发生在书的空白处,埃里克(Eric)是一个不如意的研究生,他一生都在研究石察卡和他的文学作品。詹(Jen)是一名大学高年级学生,正在考虑人生下一步去向何方。两人开始在不碰面的情况下来回交换忒修斯之船的副本,利用这本书的空白来讨论各种。空白的手写注释并不总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不同的笔颜色和笔迹风格表示两者之间的对话。


在2人阅读和注释小说的时间轴上,同时还穿插了明信片、电报、卡片、老照片、影印件、简报、信函、罗盘、餐巾纸,是的,没错,那真的是一张餐巾纸,等等,因为詹和埃里克在交换时互相提供了各种证据和线索,多达23件。


所以,有教程指出:至少读4遍!

第1遍:忽略笔记,读《忒修斯之船》全文(每章),及所有译者注、铅笔笔记(那是Eric的早期笔记)。然后读蓝/黑笔记,这是Eric和Jen的第一轮交流。

第2遍:读橙/绿笔记,引用及插入语。

第3遍:读紫/红笔记、黑/黑笔记,这是Eric和Jen最后一轮交流。

第4遍:完整地读最后一遍。

更令人迷惑的是,还有一个神秘第三人。

这不是书,这是本桌游好么?

《S.》美国版一经推出,便被国外读者选为“超想拥有的小说”,20万册印刷,上市即断货;台湾版则占据当年诚品书店、博客来年畅销榜总冠军;世界纸书爱好者、悬疑推理小说爱好者为之疯狂,纷纷将《S.》视为必须收藏的一本书;网友们为它建立网站,掀起一股解谜狂潮……

评论者称S.为一本“拥有无法转化为数字产品的奇观”,“纸质书对抗电子书的一次漂亮反击”。艾布拉姆斯也并未明言未来是否会将《S.》的故事搬上大银幕,但他非常肯定,这场前所未见的纸书阅读之旅,将是其他传播媒介永远无法复制的美好体验。

这,是一个纸质书注释的故事。


S. 用类桌游的方式反击了电子书,那电子书可能的机会是什么?

两个故事都指向了:注释。

在哔哩哔哩,我们管它叫做:弹幕。

一本书,划重点,记笔记,是很私人的事情,我们需要读书会,分享感受,交流想法,思想碰撞。但是,这都是在一本书读完之后,如果想读到某句话某个段落就想和别人碰撞呢,试试电子书的弹幕?

针对一本电子书

1,授权公开自己的笔记/注释;

2,读到某一段落,有感悟,有疑惑,可以看别人做的笔记/注释;

3,一键关闭/开启笔记/注释功能;

4,笔记/注释有赞和踩,评论的功能。

这样,一本书就有了聚集效应,读者形成了更亲密的关系,一本好书,读者更倾向于多读几次,至少看看别人在这段是怎么个想法。

这是我前几天在得到读电子书,分享笔记时突然产生的想法,越琢磨越有意思。视频,歌词都可以被注释的当下,电子书为什么不能?再去搜索看,这个想法还真有,并且已经出了报告:

数字编辑新形态:弹幕电子书媒介四元律分析



如果某个平台或组织,能实现这个想法。

这,将是一个电子书注释的故事。


 

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说些傻事,聊些趣事,谈些好事

立悟公众号

Toolsily知识星球

toolsily
toolsily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