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些傻事,聊些趣事,谈些好事

怎样选书和读书?

顾衡老师讲书挺有意思,讲干货的时候扯点闲篇,讲的也是不疾不徐。

前几天家里那位不知怎么了,对有声这行突然来了兴趣,还报了班,回到家就跟着直播课咿咿呀呀的学发音,还把朗读者的综艺翻出来声摩,也好,找到点动力学新东西也不错。晚上我就和她聊我听音频节目的浅显感受,还总结出来一个对象两个点:

一个对象,就是说做这个音频是给人听的,心里面要装着这个人,对面有这个人,用近乎聊天的语气说出来,目的我们不是催眠他,而是听着有意思。比如她录了一段给我,我说刚开始有点假,她说她也这么觉得,聊天可以聊,一到录音就不说人话了。

两个点一个是有留白。要有急有缓,有断句,有语气词。她说哪个哪个说的慢了,我说那还是说到人,为啥我们听着AI读书就想睡,就算是得到电子书里罗振宇的配音,还是想睡,区别就是那字是一个一个间隔准确地往外蹦,没有轻重缓急,也不会真的跟罗胖说话似地添加点语气词。说的快也好慢也好,是要让听的人听进去,出得来。我也经常听老齐的音频,总感觉有个人端着枪在后面突突他,讲的挺快,毕竟时间就是真金白银对他来说。

另外一个点是有感情有感悟。当然录书就没办法了,不能随便发表感想,不过感情要在,这东西AI一时半确实也替代不了。我们的声音有高有低,有悦耳的有难听的,不过有至诚的语态是必不可少的。Tony Robbins的声音刚听到也是不习惯,好沙哑,李笑来的声音也是不咋好听,都不妨碍人家成为专家。

扯回来,

今天听到《顾衡好书榜》的一期:怎样选书和读书。

有启发,记录如下:

  1. 多泡书店
  2. 选自己喜欢读的:打开69页,读得下来就买。(麦克卢汉)
  3. 读认知之外的
  4. 读非功利的
  5. 保持求知幼态,广泛的兴趣且保持怀疑
  6. 历史书选书原则:中国历史看日本人写的,欧洲历史看英国人写的

Chris的get评论:

我自己一点心得 分享给各位城友:

1.翻到最后一部分 看看摘录引用部分多不多
2.看看是第多少版(好书并不会过时,如果一直有再版 通常值得看)
3.查豆瓣评论(而非打分,一些新书的评分可能高于高质量的旧书 )有没有吸引到自己。
4.请该领域的朋友和前辈推荐,或者该领域书单。
5.如果有被纳入听书栏目,通常也是好书的保障。

买书注意事项:
买之前需要仔细审查出版社和作者名字。书名经常会有重复的 甚至封面都高度相似,避免被不良商家蒙蔽。

读书注意事项:
当对某个领域有一定了解后,记得去读那些经典的大部头。它们通常晦涩,但更系统化。多分配些时间 慢慢啃它们,往后再读相关的书会轻松高效很多。

HDHILL评论:

脱不花老师也讲过,了解一个领域要先了解这个领域的关键名词,关键人物和关键概念,之后如果有认识的该领域的三级导师,可以请他们推荐一份书单。老师也说过,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细读,可以看它的第一章和倒数第二章,如果觉得不错,就把它纳入细读的范围。

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说些傻事,聊些趣事,谈些好事

立悟公众号

Toolsily知识星球

toolsily
toolsily

目录